《石门》实在是一部很慢的电影。和《路边野餐》那种虚实相间,偶有跳跃的「慢」不同,《石门》是流水账式的慢,事无巨细地慢。电影前进的动力似乎就是时间本身,而不是戏剧冲突的逻辑。而这个时间本身,又叠加了一层女孩的身孕。观众被置于女孩的身体变化中,看着种种疼痛和不适,从一开始的乳房胀痛,到腹痛,到大腹便便后的不知以何种姿势入睡。这些自然的身体的变化节奏掌控着电影的戏剧进展速度。不过,电影暗中用十月怀胎的节奏来推动一部主题是女性生殖的电影,或许可称得上巧妙。但个人还是不太喜欢流水账式的观影体验。对我来说,注意力需要有主次结构,需要有点「格式塔」的模式来把感官碎片组合成能认知的整体。
电影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。对于一个有些社会经验的中国人来说,即便没有经历或者看到过类似的剧情,也会觉得「嗯,这是可能发生的,并且发生了可能就是这个样子」。在这种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,是一种强大的「生活意志」和道德上的「混沌感」。「生活意志」是说,人们在遇到生活的变故之后,不会陷入消沉,而是会以一种很蛮荒,很乱来的方式应对。类似「生一个孩子来抵债」